统计学办学已经有70年的历史,学院现设有有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统计学、数据科学4个本科专业。拥有统计学一级硕士学位和数量经济学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共计1665人。
经济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统计学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统计学专业是国家和陕西省两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陕西省名牌专业;统计学被陕西省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建设学科。学院为陕西省创新试验区建设点,陕西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抽样调查》、《应用回归分析》、《人口资源环境统计》、《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4门课程为陕西省“一流课程”;《统计学》、《抽样调查》等5门课程为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统计学教学团队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现有教授15人,其中二三级教授9人,副教授12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人数的50.7%;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7人,博士化率75%;“雁塔学者”特聘教授3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人,入选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陕西省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人,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校青年英才发展支持计划”9人,“校中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人;省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3人。学院依托“雁塔学者”组建了3支学科团队,培养青年博士快速成长。2019年“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创新团队”获批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成为全省高校唯一入选的统计学创新团队。2023年“网络大数据智能统计创新团队”获批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经济与社会统计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团队”推荐名单。2024年统计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学院现有西安统计研究院、陕西省统计研究中心和陕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监测预警统计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研究基地、陕西省财经信息科学与普及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科普基地和人口资源环境统计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基地。学院依托研究基地,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近五年,统计学院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其中权威期刊 45篇,核心期刊118篇;主持国家级项目近30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47项,纵横向课题合同经费1600余万元,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1部。学院教师承担了陕西省消费环境指数编制,参与了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等多项重大社会服务项目,为政府和行业提供了高质量的统计数据支撑和决策服务。同时,学院依托国家统计局、教育部、文化与旅游部在我校设立的三个统计骨干培训基地进行统计理论和实务培训,培训学员逾两万人次。
学院每年组织多支参赛队参加各类统计和数学建模竞赛,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统计、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奖12项,省级奖70项;美国(国际)大学生建模竞赛/交叉学科建模竞赛(MCM/ICM)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陕西省教育厅数学建模竞赛优秀组织奖3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国家级奖2项,省级奖300余项。
目前,学院坚持党建引领,以创建统计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为目标,以“服务地方,服务行业”为宗旨,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统计学和数量分析基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